“i深圳”背后:一次城市治理的智慧转向

  “i深圳”又被称作“深i您”,是深圳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统一政务平台,可以调取结婚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明、职业资格证书等一系列电子证照,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可以办理深圳95%以上的个人事项,60%以上的法人事项。2020年到2021年,这款APP六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应用。

  一款城市级应用,当然不能代表一座智慧城市;但是从中却能够正常的看到深圳智慧城市领先的理念、模式和技术。

  “i深圳”有多好用,相信每一个深圳人都深有体会,尤其是年初这一波疫情期间,这款城市级应用经受住了考验。

  不管是核酸检验测试、疫苗注射等必要信息的及时性,还是个人事项办理功能的完整性;不管是界面设计的简单易用,还是数据高峰时候的稳定可靠,“i深圳”都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管理类应用的前列。最简单的例子是,在外地做的核酸检验测试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出现在“i深圳”,相反深圳的核酸信息,未必会出现在其它省市的同类应用中。

  它似乎无处不在,又融于日常之中。难怪身边有人评价,“i深圳”这款APP就是典型深圳理工男之城的风格,平时很低调,没太多存在感,但是关键时刻一定会及时出手,安心可靠。

  一款城市级应用,当然不能完全代表一座智慧城市;但是从中却能够正常的看到深圳智慧城市领先的理念、模式和技术。

  目前,深圳在智慧交通领域,实现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机场出港航班准点率达90%,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深圳98%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包括APP指尖办理),95%的行政许可事项“零跑动”;天气预报可精确到一公里,可用AI技术精准预测到4小时以内天气变化……

  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上展示的5G+智慧城市智慧杆概念模型(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2019年,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中,深圳以77.4分排名全国第一,并获评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综合领先奖。

  早在2010年,深圳就提出了“打造智慧深圳”的概念,比杭州的“城市大脑”还要早6年。

  当时,深圳先后出台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8年)》等一系列文件,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海洋、智慧社区等方面成果显著,已成为全国智慧城市的标杆。

  到2018年,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程度已经达全国第一。在此之后,深圳更是开启了在智慧城市道路上的创新摸索。

  2019年8月,深圳成立了国资背景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城市大脑等领域,开展国资国企大数据中心建设、城市智慧场景应用挖掘等相关业务。

  2020年中央党校发布的《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9-2020)》中就指出: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排名深圳位列第一。

  2020年6月14日,CCTV《新闻联播》用4分钟时间出专题报道了深圳智慧城市建设。

  2022年初,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智慧多功能杆发展白皮书(2022版)》《城市大脑案例集(2022版)》发布。而深圳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是这个白皮书参编单位中唯一一家区级参编单位,反映了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模式方案不但领先全国,而且已被纳入国家标准,要向全国推广。

  2016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提出“城市大脑”,2017年华为提出“城市神经网络”,2018年腾讯提出城市超级大脑……但不管是什么名字,这些概念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基于城市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分析、调动和管理。

  也正是从近五年开始,在完善了智慧城市的架构搭建之后,深圳让智慧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目前,深圳的城市大脑已接入全市82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构建了200多项城市生命体征监测一级指标,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到“科学治理”转变。

  以高科技聚集的“宇宙中心”南山为例,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01家,5G基站7124个,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链上最为丰富,城市治理的智慧场景随处可见。

  “5G灯杆﹢摄像头﹢智慧平台”的高效监管让电动单车的交通违章同比减少56%,促进伤亡率同比下降约80%。深圳湾滨海长廊是闻名遐迩的美景打卡地,5G综合智能服务让这里变得更温馨:“5G基站﹢智慧灯杆”及时传递资讯、疏导人流、应急指挥,5G智能机器人服务指引、宣传党建,5G无人车进行巡回查看、运送物资……

  目前,南山区已建成5G政务专网,全区逾万名公务人员、执法人员、网格员通过5G专网﹢5G手机高效协同,并通过CIM、BIM技术建立了1∶1的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城市数据的融通,让物理城市和数字城市同生共长、相互映射,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状况。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横向打通系统壁垒,陆续联通了深圳市网格信息采集、数字化城管、商事主体登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上级系统,建立起了个人、法人、房屋、证照、城市部件、地址编码等基础数据库以及按市区27个部门划分的业务数据库,为网格数据信息服务全区部门和辖区企业、群众奠定了基础。

  在纵向打通层级壁垒方面,福田区一直在优化城区综合治理平台各项数据统计功能,通过PC端或“政务通”App等方式,区直、街道、社区乃至网格员都能查看职责内工作开展的情况,为数据赋能社区治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根据华为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发布的《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白皮书》,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迈入第二阶段,深圳政府坚持全市“一盘棋”、“一体化”建设原则,全力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从基础设施到城市服务均有领先实践应用。

  根据深圳市2021年发布的规划,到2025年,深圳要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智能体,成为全世界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可能有人说是技术、或者是海量的数据,还有密集投入的资金,固然深圳这些都不缺,但是深圳智慧城市的独到之处在于,线万市民的生活,是城市治理的科学手段,更是深圳人生活的日常习惯。

  就像评价“i深圳”这款APP,是典型深圳理工男之城的风格。深圳理解的智慧城市是相同,及时、好用、可靠的同时,尽可能尊重2000万深圳人的生活秩序,讲究智慧的“润物无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进化,用技术和智慧,捍卫和优化2000万深圳人的城市生活。

  或许不要多久,一个数字政府、数字化的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将呈现于世,让这个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而且有温度。数字是冰冷的,是可以复制的,但是一座城市是有它的立场和价值观的。

其他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