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卫生职院师生带着“移动听力室”遍及护耳常识

  。近来,宁波卫生工作技能学院联合宁波大学隶属榜首医院和宁波市鄞州区小小虎特别儿童恢复训练中心,派出30余名师生自愿者团队,将纯音听力计、电耳镜、耳声发射等专业的听力检测设备搬进了宁波市鄞州区潘火大街东方丽都社区,展开“健康倾听,无碍交流”主题义诊活动,逐步增强广大群众爱耳护耳认识,提高大众的健康素质水平。

  “我的耳朵现在每天嗡嗡响,经常有耳鸣声,感觉有时都听不见了,快帮我看一下终究怎么回事。”义诊活动现场,外卖员小张赶忙停下事务跑来向专家们咨询。在该校言语听觉恢复技能专业大学生自愿者的引领下,小张通过“移动听力室”的一系列查看,发现他的双耳对4000Hz的声响敏感度大大下降。

  “您的高频听力现已受损,对超越4000Hz的声响很难听见了。”宁波大学隶属榜首医院王燕听力师解释道,外卖员常把耳机音量调到80分贝以上,相当于电钻声,内耳毛细胞一旦受损就难以恢复。医师主张小张进一步到医院做查看。

  佩带降噪耳机、学习护耳操、发放科普材料、发放家庭护耳计划表……为了进一步增进市民对爱耳护耳、防备耳部疾病等健康常识的了解,义诊团队还组织了系列兴趣活动,招引市民参与。

  针对不同集体的“听力痛点”,义诊团队开出“护耳处方”:主张外卖员、职场人改用自动降噪耳机,音量控制在60%以下,每半小时摘耳机歇息5分钟;老年人每年做一次纯音测听,及时干涉轻度听力丢失;青少年紧记“60-60准则”(即音量不超设备最大音量60%,接连运用不超60分钟),防止在喧闹环境中运用耳机。

  “遍及听力健康常识,增强居民爱耳护耳认识,防备‘未老先聋’现象产生,是咱们从始至终在做的。”宁波卫生职院中医药与康育学院院长、言语听觉恢复技能专业主任周静表明,人们常以为耳聋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近年来,噪声性听力丢失患者也在逐步增多。日常日子中,外卖员、建筑工人、工厂流水线职工以及长期用耳机听音乐的年轻人,都是噪声性听力损害的高危人群。

  据了解,“爱撒无声”是宁波卫生职院专心言语、听力恢复的专业社团,团队至今已走进宁波42个社区展开自愿服务,曾获中国青年自愿服务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

其他人还喜欢